<i id="25nkq"></i>

    1. <mark id="25nkq"></mark>

      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
      • 院校評分:
        4.6分
      • 官方網址:
        www.cqu.edu.cn
      • 學校性質:
      • 院校電話:
        023-65102371
      • 招辦郵箱:
      • 官網平臺:
      • 主管單位:
        教育部
      • 研究生院:
      • 更新時間:
        2020-03-09
      • 院校地址:
        重慶
      • 院校特點:
      辦學宗旨:研究學術 造就人才 佑啟鄉邦振導社會

      重大校訓:耐勞苦 尚儉樸 勤學業 愛國家

       

      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水平大學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印象重大

      重慶大學坐落于美麗的山水城市——重慶,校園占地面積5200余畝,有A、B、C、虎溪4個校區,校園環境優美,底蘊深厚,“寅初亭”、“工學院”、“理學院”、“文字齋”、“中央大學七七抗戰大禮堂”等近代建筑群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享有“嘉陵與長江相匯而生重慶,人文與科學相濟而衍重大”的美譽。

      l  1929年10月12日,重慶大學成立。

      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發展成為擁有文、理、工、商、法、醫6個學院的國立綜合性大學。經過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學校成為國家教育部直屬的、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大力發展人文、經管、藝術、教育等學科專業,促進了多學科協調發展。1996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

      l  2000年5月,組建新的重慶大學。

      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筑大學、重慶建筑高等??茖W校三校合并組建成新的重慶大學。2001年,學校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4年,學校被確定為中央直管高校。2014年,學校牽頭組建的“重慶自主品牌汽車協同創新中心”認定為國家級“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l  2019年10月12日,重慶大學喜迎九十周年校慶。

       

      l  在校學生47000余人,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19000余人,本科生25000余人,外國留學生1800余人。

      l  現有專任教師2800 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100余人,博士生導師700余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 7 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入選者2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余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3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人,國家“四個一批”人才3人,部、市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40余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7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22個。

       

      學科體系

      重慶大學圍繞學科發展前沿以及國家和重慶重大戰略需求,按照“強化工科、夯實理科、振興人文、拓展醫科、推動交叉”的思路,深化內涵建設,打造學科高峰?,F有本科專業覆蓋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擁有博士后流動站2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另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5個。專業學位授權19種。一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9個(含培育2個),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38個。

      3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19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材料學、工程熱物理、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巖土工程、采礦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計算機軟件與理論、鋼鐵冶金2個培育學科

      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數學、臨床醫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環境科學/生態學

      99個本科專業覆蓋4個專業群

      l  擁有與工業體系配套齊全的學科專業群——機械、電氣、能源動力、采礦、冶金、材料等專業

      l  擁有與城市建設體系配套齊全的學科專業群——建筑、規劃、土木、環境工程、工程管理等專業

      l  擁有與現代信息服務業配套的學科專業群——光電、通信、自動化、計算機、軟件等專業

      l  擁有與經濟文化建設相匹配的學科專業群——數、理、化、生以及經管、公管、新聞、法律、語言、藝術、體育等專業

       

      科學研究

      重慶大學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973項目、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防科研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900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266項。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0項,國家級精品課程(含網絡教育)2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含網絡)11門;市級教學成果獎121項,市級精品課程47門,市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6門,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6門。

      14個: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

      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

      4個:國家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及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1個:國家級“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

      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

      2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180余個:其他省部級及各類研究基地

      5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111計劃”)

       

      國際合作

      重慶大學堅持國際化發展方向,大力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擴大國際合作與交流。

      l  與美、英、法、德、俄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17所知名高校開展了實質性合作。

      l  與美國羅克韋爾、微軟、利寶集團,德國西門子,日本東京財團,香港美視電力集團,以及韓國電子部品研究院等多家國外及境外公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l  是“一帶一路高校聯盟”、“中俄‘兩河流域’高校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波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組織成員高校。

      l  加大支持學生出國訪學交流力度,每年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超過3000人次。

      l 作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的院校和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已接收來自五大洲140余個國家的留學生。

      l 設有泰國勿洞孔子學院、意大利比薩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孔子學院,積極開展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

       

      社會服務

      重慶大學秉承“佑啟鄉邦、振導社會”的辦學宗旨,堅持“政府有需要、學校有行動”的服務理念,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智力支持等積極推進國內合作,支撐和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l 培養和輸送了30余萬名高素質專門人才,其中40余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校友遍布我國西部電力、能源、建筑、土木、機械、材料、采礦、冶金等各行各業,被譽為“支撐起了西部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半壁河山”。

      l  1994年,成立了原國家教委批準的全國高校第一家高校董事會。學校通過校董會與30余家大型知名企業、科研機構、地方政府等建立了緊密互利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各類科研合作項目達4000余項。

      l  2000年設立大學科技園,2001年被教育部、科技部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全國首批2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目前,大學科技園擁有國家級創業平臺5 個,市級創業平臺4個,市區兩級眾創空間各1個,入園企業已超過300家。

      l  深化校地合作,聯合意大利圣安娜大學等與重慶市壁山區政府共建中意創新產業園;與沙坪壩、九龍坡區、大渡口區、渝北區、永川區等合作共建了科學中心、應用技術產業研究院和戰略性創新人才培養中心。

       

      人才培養

      重慶大學努力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構建“通專結合、能力為重、學科交叉、學制貫通、學研融合、國際視野”的中國特色重大風格的一流本科教育體系。學校圍繞建設“完備弘深之大學”的辦學愿景,以造就“行業精英、國家棟梁”為辦學使命,培養能夠適應和引領未來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優良的思想品格、深厚的人文素養、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強烈的創新意識、寬廣的國際視野與濃郁的本土情懷的優秀人才”。

      l 突出能力為重 構建通專結合模式

      為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作為工科特色比較突出的大學,重慶大學通過實踐“通專結合”的教育理念,促進理工融合、文理滲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思辨能力、科學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學校建設了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科學技術、創新實踐四大類通識課程,搭建了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每年開設課程120余門。

      l 突破專業壁壘 實施跨界培養模式

      重慶大學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優勢,實施跨學科跨專業人才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ü 建立了完善的主輔修及轉專業制度,為學生提供了再次選擇專業的機會,每年約800余名學生跨專業修讀。

      ü 連續6年開展聯合畢業設計(論文),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建立起了學部內部、跨學部學科的聯合畢業設計;同時也已成為由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發起組成的國內首個建筑學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教學團隊,成為“八校聯合畢業設計”的固定成員。

      l 以學生為本 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

      ü  弘深學院:2010年創建,致力于培養工程研究型、經濟管理學術型后備人才,近3屆畢業生深造率達到70%。

      ü  博雅學院:2012年創建,致力于培養未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杰出研究人才,近3屆畢業生深造率超過80%。

      ü  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學院:2013年創建,國際化Co-op工程教育模式的引領和示范,首屆畢業生深造率超過80%。

      ü  優異生培養,卓越工程師、卓越法律人才培養。

      ü  開設ACCA實驗班,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

      ü  與重慶固高科技長江研究院合作成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心,培養應用與實踐能力強的卓越工程人才。

      ü  依托自主品牌汽車2011協同創新中心,探索涵蓋汽車、機械、自動化、動力、藝術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ü  依托交流交換項目平臺,在校學生可以申請到約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交流項目中去學習,開展了“1+2+1”、“2+2”、“3+1”等聯合培養計劃、海外留學計劃、短期交流及交換項目、海外實習項目等。

       

      繽紛校園

      ü  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獲評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ü  在新生中實施“啟航計劃”,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深藍計劃”,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31門,構建基于“指導、培訓、孵化”全過程的創新創業競賽模式,實施“國家—市級—校級”多層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ü  已培育400余支創新創業團隊,涌現出“云威科技”“伏特貓”“焊武帝”等優秀創新創業團隊,“云威科技”營收上億元、“伏特貓”估值過億元。

      ü  400余個學生社團,涵蓋創新創業、志愿服務、傳統文化、體育活動、高雅藝術、職業發展等領域。

      ü  開展“重慶大學文化藝術節”“重慶大學紅巖文化節”“重慶大學畢業音樂季”“重慶大學新年演出季”“青春重大夢”等校園文化活動。

      ü  先后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特等獎多項獎勵。

      ü  五彩石志愿服務項目連續三年獲民政部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并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公益創業賽金獎、第二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ü  原創話劇《重慶往事·紅色戀人》曾獲校園戲劇最高獎——“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

      ü  創作微電影《父輩的旗幟》,獲全國高校網絡宣傳思想教育“微作品”一等獎。

       

      獎助體系

      【優秀新生】設特等獎學金(一次性獎勵4萬元)、一等獎學金(一次性獎勵2萬元)、二等獎學金(一次性獎勵1萬元)、優秀獎學金(一次性獎勵5千元)。具體要求及獎勵辦法詳見《重慶大學新生獎學金獎勵實施辦法》

      【獎助學金】 重慶大學設立各類獎助學金近60項,總金額近5000萬元。全校受益學生超過20000余人次,每年受益學生人次超過本科生在??側藬档?0%。

      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校綜合獎學金、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精進助學金、寶鋼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博世助學金、香港思源助學金、香港海鷗助學金、南方航空“十分”關愛勵學金、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獎學金、瑞士ABB公司獎學金、深圳華為獎學金、長江電力獎學金……

      【資助體系】設立了“獎、貸、助、補、勤”并以“獎、助、貸”為主體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綠色通道,國家助學金、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勵志獎學金,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在學校設立獎學金、助學金……

       

      就業形勢

      l  重慶大學畢業生基礎好、能力強、后勁足。

      l  學生畢業后的選擇呈現多元化,其中4成畢業生選擇境內外高校繼續深造,6成學生選擇簽約單位就業。

      l  畢業生就業平臺廣泛,簽約率高,滿意度高,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具有較高的社會競爭力和良好的口碑。

      l  每年均有畢業生進入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清華、北大等世界名校繼續攻讀研究生。

      l  每年有包括中央骨干企業、世界500強企業等3000多家用人單位進校招聘,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

      l  學校連續三年名列“國內三類百強企業校招最愛去的學校”前10位。

      l  據第三方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我校人才培養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

       

      周邊環境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是中國西南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在抗日戰時期曾作過國民黨的陪都。直轄后的重慶市在城市建設和經濟建設上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后的一顆新興的明珠。重慶市是一座美麗的山城,有紅巖村、歌樂山、大足石刻等人文景觀和聞名世界的長江三峽等自然景觀可供觀賞。

      重慶大學,座落在文化名區——沙坪壩區,A、B、C校區東臨滔滔嘉陵江,北倚巍巍歌樂山,虎溪新校區位于重慶市大學城,背靠縉云山脈。校園集山城園林和現代樓群為一體,起伏有致,山水相依,環境優雅。重慶大學人杰地靈,經過80年的歷史積淀,凝結出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一個環境優美、幽雅和寧靜的校園,更是一處文化、藝術氛圍濃郁的育人理想園地。

      重大新校區所在的重慶大學城也值得讓報考重大的同學們提前有所了解。重慶大學城位于沙坪壩區西部虎溪鎮和陳家橋鎮之間,占地20平方公里。背倚縉云秀峰,遠眺歌樂美景,地勢平坦,林木蔥籠,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規劃入駐大學15所,目前已有包括重慶大學、第三軍醫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科技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科技大學等10余所大學入駐。比鄰新建有西永微電子工業園、中心區、生態旅游區、物流園和臺灣工業園。建成后大學城師生人數將達15—20萬人,社會人口達25萬人。大學城突出以人為本,強調功能分區、資源共享,主要包括城市資源共享區、大學校園區、學生居住區、教師居住區、集中研發孵化區。目前進入西永微電子工業園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已達6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就有10余家。重慶市擬將重慶大學城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的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科學研究與創新中心、國際科技教育交流中心,打造中國西部的“硅谷”。

       
      通訊地址
      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
      聯系電話
      通信地址:重慶市沙坪壩正街174號重慶大學招生辦公室 郵編:400030 網址:202.202.1.234 zhaosheng.cqu.edu.cn E-mail:zhaosheng@cqu.edu.cn 咨詢電話: 本科招辦:023-65102371/65102370 戲劇與影視學類:023-65106258/65111919 體育:023-65102594 設計學類(含音樂、舞蹈):023-65678201

      分享:

      0

      院校圖片

      重慶大學相關院校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Android 2020-03-09 進入
      評論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i id="25nkq"></i>

        1. <mark id="25nkq"></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