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創建于2003年2月,是沈陽師范大學與富特海斯州立大學合作實施學士學位教育,并經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院現有學生3700余人,教職員工140余人。教師隊伍中,語言外教和專業外教占學院整體教師隊伍的1/3。中方專業教師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博士或博士在讀人員占1/2以上,歸國留學人員占1/2以上。學院目前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等專業,擁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兩個碩士點,研究生導師12人。學院建有2.2萬平方米的教學大樓,樓內設有語音室、模擬法庭、模擬證券交易室、專業實訓室、大學生創業孵化空間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并建有104個實習、見習基地,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良好的保證。
為加速培養既精通外語、又熟悉國際規則的經、貿、法、管等方面的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2003年2月,沈陽師范大學與美國富特海斯州立大學(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正式簽署合作辦學協議。2003年6月,國務院學位辦下發了《關于同意沈陽師范大學與美國堪薩斯富特海斯州立大學合作實施學士學位教育的批復》,由此沈陽師范大學成為遼寧省第一所可在境內授予國外大學商科學士學位的高等院校,國際商學院也應運而生。
十幾年來,學院依托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優勢,有效利用借鑒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與成功經驗,在中外大學間不斷拓寬教育合作的目標指引下,持續完善與合作校的合作項目。在教育國際化背景明顯的教學計劃中,既體現了美方通科學位教育的要求,又考慮到目前我國人才市場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變化。注重課程設置的寬口徑、綜合性,通過與國際接軌,致力于培養外語精、專業知識新、創新能力強、實踐技能高的開拓型、復合型、國際型高級專門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服務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尤其是遼寧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
教育國際化的特色辦學模式,校企合作的創新管理機制,以增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方式,具有較高理論研究水平和深厚專業實踐背景的師資隊伍、管理團隊為國際商學院的育人沃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尤其在“十二五”期間,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學院緊緊圍繞國際導向型專業建設模式,以“依托中外合作辦學平臺著力開展專業的國際化建設;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平臺,強化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為建設理念,先后獲批“金融學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經濟管理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遼寧省普通高等學院課程體系國際化試點專業”等4個省級專業建設平臺;獲批3門省級資源共享課;3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和19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其中有2項重大攻關項目);2門教材被評為省級精品教材。在省教育廳組織的專業評價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均取得較好名次,進一步提升了學院的專業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2013年,學院的金融學專業被確定為校級支柱性和標志性專業,該專業的“實踐、實訓、實戰”三位一體的特色教學項目于2014年獲批為特色項目;該專業也于2015年被遼寧省教育廳批準為首批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專業。
在科學研究方面,2013年以來,學院共獲批省部級科研課題78項,獲得科研經費130.25萬元;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2篇;在八大出版社等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0部;科研成果獲得省市級成果獎勵19項;2位教師的科研成果獲得現任省領導的親筆批示。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近三年里,學院共選送13名教師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知名大學研修、作訪問學者;2名教師赴黎巴嫩孔子學院和安曼孔子學院舉行中國經濟系列講座。截至2015年11月,學院專業教師中出國留學和出國研修人員占比58%,擁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46%。
在與合作校的合作項目方面,2013-2015年攻讀美方學位學生數量呈穩步上升趨勢;兩校學術交流頻次有較大增加,我院共接待美方合作校教授代表團等團體來訪13次并派出9名教師赴合作校訪學,100余名交換生和讀研學生赴合作校留學。
遵循國家對中外合作辦學“從規范化向質量化推進”的要求,學院成功引入BBA(商業管理學士學位),并于2014年起納入招生計劃。2015年,學院與合作校簽署協議,開展“訪學母校富特海斯州立大學及東部常青藤名校”的短期學習活動,使我院學生短期學習項目走向長態,對學院國際化辦學氛圍和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在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加大扶持力度,引領學生更廣泛更積極地參與到各項優質競賽中。三年來,學院學生共獲得國家級獎項48項,獲得省級獎項26項。學院近期建成并面向全校開放的創業孵化園(商貿),通過學生實踐、教師指導、社會參與的三結合模式,拓展了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的渠道和載體。
為加速培養既精通外語、又熟悉國際規則的經、貿、法、管等方面的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2003年2月,沈陽師范大學與美國富特海斯州立大學(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正式簽署合作辦學協議。2003年6月,國務院學位辦下發了《關于同意沈陽師范大學與美國堪薩斯富特海斯州立大學合作實施學士學位教育的批復》,由此沈陽師范大學成為遼寧省第一所可在境內授予國外大學商科學士學位的高等院校,國際商學院也應運而生。
十幾年來,學院依托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優勢,有效利用借鑒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與成功經驗,在中外大學間不斷拓寬教育合作的目標指引下,持續完善與合作校的合作項目。在教育國際化背景明顯的教學計劃中,既體現了美方通科學位教育的要求,又考慮到目前我國人才市場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變化。注重課程設置的寬口徑、綜合性,通過與國際接軌,致力于培養外語精、專業知識新、創新能力強、實踐技能高的開拓型、復合型、國際型高級專門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服務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尤其是遼寧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
教育國際化的特色辦學模式,校企合作的創新管理機制,以增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方式,具有較高理論研究水平和深厚專業實踐背景的師資隊伍、管理團隊為國際商學院的育人沃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尤其在“十二五”期間,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學院緊緊圍繞國際導向型專業建設模式,以“依托中外合作辦學平臺著力開展專業的國際化建設;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平臺,強化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為建設理念,先后獲批“金融學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經濟管理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遼寧省普通高等學院課程體系國際化試點專業”等4個省級專業建設平臺;獲批3門省級資源共享課;3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和19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其中有2項重大攻關項目);2門教材被評為省級精品教材。在省教育廳組織的專業評價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均取得較好名次,進一步提升了學院的專業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2013年,學院的金融學專業被確定為校級支柱性和標志性專業,該專業的“實踐、實訓、實戰”三位一體的特色教學項目于2014年獲批為特色項目;該專業也于2015年被遼寧省教育廳批準為首批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專業。
在科學研究方面,2013年以來,學院共獲批省部級科研課題78項,獲得科研經費130.25萬元;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2篇;在八大出版社等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0部;科研成果獲得省市級成果獎勵19項;2位教師的科研成果獲得現任省領導的親筆批示。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近三年里,學院共選送13名教師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知名大學研修、作訪問學者;2名教師赴黎巴嫩孔子學院和安曼孔子學院舉行中國經濟系列講座。截至2015年11月,學院專業教師中出國留學和出國研修人員占比58%,擁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46%。
在與合作校的合作項目方面,2013-2015年攻讀美方學位學生數量呈穩步上升趨勢;兩校學術交流頻次有較大增加,我院共接待美方合作校教授代表團等團體來訪13次并派出9名教師赴合作校訪學,100余名交換生和讀研學生赴合作校留學。
遵循國家對中外合作辦學“從規范化向質量化推進”的要求,學院成功引入BBA(商業管理學士學位),并于2014年起納入招生計劃。2015年,學院與合作校簽署協議,開展“訪學母校富特海斯州立大學及東部常青藤名校”的短期學習活動,使我院學生短期學習項目走向長態,對學院國際化辦學氛圍和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在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加大扶持力度,引領學生更廣泛更積極地參與到各項優質競賽中。三年來,學院學生共獲得國家級獎項48項,獲得省級獎項26項。學院近期建成并面向全校開放的創業孵化園(商貿),通過學生實踐、教師指導、社會參與的三結合模式,拓展了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的渠道和載體。
分享:
院校圖片
同類院校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