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聯合學院 (ZJU-UIUC Institute) 是浙江大學(ZJU)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UIUC)共建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是浙江大學下屬學院,2016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浙江大學引進UIUC工學院頂尖專業的培養體系及教學資源,融合浙江大學相應院系的優勢,匯聚全球精英,開展科學研究,培育青年翹楚。兩校合作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目前聯合學院共有本科生329人、博士生31人。聯合學院師資由全球招聘一流教師和部分浙江大學及UIUC優秀教師構成。
ZJU-UIUC聯合學院是中美名校攜手、頂尖專業聯合,開展交叉工程科學研究的一流工程學院
學院特色與優勢
一、兩校聯合培養 兩個名校學位
聯合學院引進UIUC工學院頂尖專業的培養體系及教學資源,結合浙江大學相應院系的優勢,匯聚全球精英,開展科學研究,培育青年翹楚。聯合學院目前開設四個本科專業: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土木工程。兩校合作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符合條件的本科生將獲得浙江大學學士學位和畢業證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學士學位。
學院開設的四個專業均為兩校優勢專業: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江大學以上學科全部獲得A級
UIUC以上專業均通過ABET認證,且位于全美領先位置:
全美排名土木工程第一, 全美排名計算機工程第四, 全美排名電氣工程第五,全美排名機械工程第六
二、打破學科界限 交叉融合創新
聯合學院打破傳統工程學科界限,不按學科屬性設立系、所等機構。
學科交叉融合:建立學科交叉平臺,如工程與系統科學平臺、信息系統與數字科學平臺、能源與環境工程科學平臺等。不同專業共同協作,面向未來社會的熱點工程領域、造就跨領域、多學科知識背景創新人才。
教師交叉融合:鼓勵不同專業背景教師融合、交叉合作,學院有伙伴聽課制度、教師午餐會制度、教師招待會制度、教師研討會制度等,促進教師交叉融合。
學生交叉融合:不同專業學生生活學習在一起,同上一門課,同在一個組討論,完成團隊作業,參加社團活動等。高年級階段設立工程交叉創新團隊,不同專業學生一起參與課題研究活動。
學院重點關注的交叉融合創新領域包括:
l 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基礎設施、智能交通管理、智能貨物運載、動態智能停車等)。
l 能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包括智能電網、高質量環境等)。
l 高性能材料(包括納米材料、原子尺度材料等)
l 先進制造(包括機器人、工業大數據分析、過程控制和智能計算等)
l 基于工程的醫療技術(與浙大愛丁堡聯合學院生物醫學融合,研究開發先進醫療方法、醫療設備設計和制造等)
三、培養T型學生 創新課程體系
學院目標是培養即知專業自身,也知其他廣闊領域的T型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堅持問題導向。課程五大特色:
• 入學伊始即接受工程教育,傳統工科要在大三才開始
• 每個學期都有跨專業聯合課程
• 交叉學科的高級課程提供廣闊視野
• 跨學科的設計訓練與實踐
• 持續的創新、創業、領導力學習和訓練
優化培養方案:引入合作伙伴的課程體系、核心教材、教學資源、質量標準和保障體系,注重通識教育,全英文授課,優化改造以適應聯合學院交叉融合創新人才培養。
強調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主動性學習,所有課程授課均采用理論課和討論課、實驗課結合的形式,討論課和實驗課均為小班化教學。
全程學習評價:持續學習提升,課外作業豐富,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測驗、考試次數多,最終成績是平時所有作業、測驗、考試的成績綜合。
拓展工程視野:每周邀請全球學術界、工業界精英來校開設講座,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發現個人興趣,啟發智慧靈感。
理論實踐結合:強化問題導向學習、科研和實踐訓練,學生普遍參與設計與課題研究,提供廣泛實習機會,培養創新、發明、創業能力。
學院成立短短三年以來,聯合學院學生已獲得不少成果: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冠名獎、一等獎,IEEE 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會議上獲得一等獎(金牌),浙江大學結構競賽一等獎等;也有大二學生在Th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IET期刊上第一作者發表論文。
四、中西文化交融 拓展全球視野
全程英文授課,中西文化交融,拓展全球視野
聯合學院采用國際化課程體系,引入并優化UIUC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資源、核心教材、質量標準和保障體系,同時注重通識博雅教育,所有專業課程全英文授課,讓學生真正享受中西方高等教育優勢,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全球競爭力和世界擔當的一流人才。
學生學業水平達到要求,即可在學院國際交流獎學金支持下赴UIUC交流學習一個學期。國際交流獎學金用于支付赴UIUC交流學習一個學期的學費,真正體驗美國大學生活,拓展全球視野。
五、選聘一流師資 獲享名師資源
聯合學院教師由全球招聘一流師資和部分來自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UIUC)的優秀師資構成。目前有美國工程院院士1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位,和來自劍橋、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帝國理工、東京大學、密歇根大學、 UIUC等著名大學畢業的教師,國籍有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
此外,聯合學院還有陣容強大的國際咨詢委員會作為學院高水平辦學、治學的“智囊團”,成員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委原主任、浙江大學原校長楊衛院士,美國哈佛大學工學院前院長Venky Narayanamurti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學院前院長、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原校長Thomas Magnanti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特聘教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信息通信研究院執行院長Dim-Lee Kwong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WeiShhy院士。
六、書院全人教育 助力學生成長
住宿式書院:建筑集生活、學習、娛樂、鍛煉、交流功能于一體,學生與專家學者、授課教師、學業導師等同住書院,不同專業學生在書院中住宿、自習、研討、休閑和社交。
單元式生活:學生享有獨立居住空間,集體單元式生活,中外學生同住,共享單元公共空間,學生既有個人生活空間,同時不疏于集體生活,促進不同知識和文化交流。
多樣化活動:成立各種學生社團組織,舉行多樣化課外活動,如演講、辯論、競賽、演出、社區服務等,與課堂能力培養相輔相成,培養學生領導和社交能力,提升文化品位、自信心和責任感。
多方位輔導:配備資深導師、學業導師和生活導師,營造學業指導環境、素質發展環境、生活共享環境,集通識教育、素質教育、養成教育于一體,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書院由著名教育家、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教授擔任院長。
七、一流校園支撐 以生為本服務
校園建設:國際水準美麗校園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一流教與學的環境。
后勤服務:校園運營中心、學生活動中心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全方位后勤保障服務。
教學設施:所有教室配置現代互動型交互一體機,為教師課堂教學提供現代化教學硬件支持,自由移動式桌椅便于自由組合進行小班化討論式教學。
軟件系統:教學教務系統與輔助教學平臺均采用國際一流大學使用的主流產品,如教學管理系統使用美國Oracle公司PeopleSoft系統;教學輔助平臺采用美國Blackboard公司系統。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UIUC)建于1867年,是美國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美國“十大聯盟(Big Ten)”創始成員,美國大學協會(AAU)成員,被譽為“公立常春藤”,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密歇根大學并稱“美國公立大學三巨頭”。
UIUC在工科領域尤為卓越。2017年榮獲美國擇校網(CollegeChoice.net)發布的“美國最佳工程本科專業”排行榜第一。2015年上海交大公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工學學科排名中,UIUC位列世界第四。UIUC的校友和教師獲得諾貝爾獎24次,獲得普利策獎28次。
伊利諾伊大學與中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早在1906年,時任校長愛德蒙·詹姆斯致信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議將庚子賠款用于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后來發展為庚子賠款獎學金,諸多的中國學生藉此得以留美深造。在1911-1920年間,伊利諾伊大學收留和培養了多達1\3的留美中國學生,是對中國學生最友好的美國大學之一。該大學還是最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學之一,2014年,UIUC的國際學生人數在全美大學排名第三,位列美國公立大學榜首。UIUC目前在校學生有47000多人,其中國際生12454人,教師1005人,開設150多個專業。
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教育學府,成立于1897年。浙江大學直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中國“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C9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
2016年度《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世界大學排名中,浙大工學學科位列世界第四。浙江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設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學?,F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占地面積5870761平方米,校舍總建筑面積2746377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777.8萬冊。截至2018年底,浙江大學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4641人(其中:本科生25425人,碩士研究生19038人,博士研究生10178人),國際學生7074人(其中:攻讀學位的國際學生4409人)。有教職工8909人(其中:專任教師3741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3人、文科資深教授1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含青年學者)12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3人。在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學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18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居全國高校第三。根據2019年3月ESI公布的數據,學校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居全國高校第一;5 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50位、7 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00位,均居全國高校第二;1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萬分之一,居全國高校第三。
ZJU-UIUC聯合學院是中美名校攜手、頂尖專業聯合,開展交叉工程科學研究的一流工程學院
學院特色與優勢
一、兩校聯合培養 兩個名校學位
聯合學院引進UIUC工學院頂尖專業的培養體系及教學資源,結合浙江大學相應院系的優勢,匯聚全球精英,開展科學研究,培育青年翹楚。聯合學院目前開設四個本科專業: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土木工程。兩校合作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符合條件的本科生將獲得浙江大學學士學位和畢業證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學士學位。
學院開設的四個專業均為兩校優勢專業: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江大學以上學科全部獲得A級
UIUC以上專業均通過ABET認證,且位于全美領先位置:
全美排名土木工程第一, 全美排名計算機工程第四, 全美排名電氣工程第五,全美排名機械工程第六
二、打破學科界限 交叉融合創新
聯合學院打破傳統工程學科界限,不按學科屬性設立系、所等機構。
學科交叉融合:建立學科交叉平臺,如工程與系統科學平臺、信息系統與數字科學平臺、能源與環境工程科學平臺等。不同專業共同協作,面向未來社會的熱點工程領域、造就跨領域、多學科知識背景創新人才。
教師交叉融合:鼓勵不同專業背景教師融合、交叉合作,學院有伙伴聽課制度、教師午餐會制度、教師招待會制度、教師研討會制度等,促進教師交叉融合。
學生交叉融合:不同專業學生生活學習在一起,同上一門課,同在一個組討論,完成團隊作業,參加社團活動等。高年級階段設立工程交叉創新團隊,不同專業學生一起參與課題研究活動。
學院重點關注的交叉融合創新領域包括:
l 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基礎設施、智能交通管理、智能貨物運載、動態智能停車等)。
l 能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包括智能電網、高質量環境等)。
l 高性能材料(包括納米材料、原子尺度材料等)
l 先進制造(包括機器人、工業大數據分析、過程控制和智能計算等)
l 基于工程的醫療技術(與浙大愛丁堡聯合學院生物醫學融合,研究開發先進醫療方法、醫療設備設計和制造等)
三、培養T型學生 創新課程體系
學院目標是培養即知專業自身,也知其他廣闊領域的T型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堅持問題導向。課程五大特色:
• 入學伊始即接受工程教育,傳統工科要在大三才開始
• 每個學期都有跨專業聯合課程
• 交叉學科的高級課程提供廣闊視野
• 跨學科的設計訓練與實踐
• 持續的創新、創業、領導力學習和訓練
優化培養方案:引入合作伙伴的課程體系、核心教材、教學資源、質量標準和保障體系,注重通識教育,全英文授課,優化改造以適應聯合學院交叉融合創新人才培養。
強調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主動性學習,所有課程授課均采用理論課和討論課、實驗課結合的形式,討論課和實驗課均為小班化教學。
全程學習評價:持續學習提升,課外作業豐富,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測驗、考試次數多,最終成績是平時所有作業、測驗、考試的成績綜合。
拓展工程視野:每周邀請全球學術界、工業界精英來校開設講座,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發現個人興趣,啟發智慧靈感。
理論實踐結合:強化問題導向學習、科研和實踐訓練,學生普遍參與設計與課題研究,提供廣泛實習機會,培養創新、發明、創業能力。
學院成立短短三年以來,聯合學院學生已獲得不少成果: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冠名獎、一等獎,IEEE 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會議上獲得一等獎(金牌),浙江大學結構競賽一等獎等;也有大二學生在Th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IET期刊上第一作者發表論文。
四、中西文化交融 拓展全球視野
全程英文授課,中西文化交融,拓展全球視野
聯合學院采用國際化課程體系,引入并優化UIUC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資源、核心教材、質量標準和保障體系,同時注重通識博雅教育,所有專業課程全英文授課,讓學生真正享受中西方高等教育優勢,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全球競爭力和世界擔當的一流人才。
學生學業水平達到要求,即可在學院國際交流獎學金支持下赴UIUC交流學習一個學期。國際交流獎學金用于支付赴UIUC交流學習一個學期的學費,真正體驗美國大學生活,拓展全球視野。
五、選聘一流師資 獲享名師資源
聯合學院教師由全球招聘一流師資和部分來自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UIUC)的優秀師資構成。目前有美國工程院院士1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位,和來自劍橋、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帝國理工、東京大學、密歇根大學、 UIUC等著名大學畢業的教師,國籍有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
此外,聯合學院還有陣容強大的國際咨詢委員會作為學院高水平辦學、治學的“智囊團”,成員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委原主任、浙江大學原校長楊衛院士,美國哈佛大學工學院前院長Venky Narayanamurti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學院前院長、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原校長Thomas Magnanti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特聘教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信息通信研究院執行院長Dim-Lee Kwong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WeiShhy院士。
六、書院全人教育 助力學生成長
住宿式書院:建筑集生活、學習、娛樂、鍛煉、交流功能于一體,學生與專家學者、授課教師、學業導師等同住書院,不同專業學生在書院中住宿、自習、研討、休閑和社交。
單元式生活:學生享有獨立居住空間,集體單元式生活,中外學生同住,共享單元公共空間,學生既有個人生活空間,同時不疏于集體生活,促進不同知識和文化交流。
多樣化活動:成立各種學生社團組織,舉行多樣化課外活動,如演講、辯論、競賽、演出、社區服務等,與課堂能力培養相輔相成,培養學生領導和社交能力,提升文化品位、自信心和責任感。
多方位輔導:配備資深導師、學業導師和生活導師,營造學業指導環境、素質發展環境、生活共享環境,集通識教育、素質教育、養成教育于一體,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書院由著名教育家、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教授擔任院長。
七、一流校園支撐 以生為本服務
校園建設:國際水準美麗校園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一流教與學的環境。
后勤服務:校園運營中心、學生活動中心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全方位后勤保障服務。
教學設施:所有教室配置現代互動型交互一體機,為教師課堂教學提供現代化教學硬件支持,自由移動式桌椅便于自由組合進行小班化討論式教學。
軟件系統:教學教務系統與輔助教學平臺均采用國際一流大學使用的主流產品,如教學管理系統使用美國Oracle公司PeopleSoft系統;教學輔助平臺采用美國Blackboard公司系統。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UIUC)建于1867年,是美國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美國“十大聯盟(Big Ten)”創始成員,美國大學協會(AAU)成員,被譽為“公立常春藤”,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密歇根大學并稱“美國公立大學三巨頭”。
UIUC在工科領域尤為卓越。2017年榮獲美國擇校網(CollegeChoice.net)發布的“美國最佳工程本科專業”排行榜第一。2015年上海交大公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工學學科排名中,UIUC位列世界第四。UIUC的校友和教師獲得諾貝爾獎24次,獲得普利策獎28次。
伊利諾伊大學與中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早在1906年,時任校長愛德蒙·詹姆斯致信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議將庚子賠款用于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后來發展為庚子賠款獎學金,諸多的中國學生藉此得以留美深造。在1911-1920年間,伊利諾伊大學收留和培養了多達1\3的留美中國學生,是對中國學生最友好的美國大學之一。該大學還是最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學之一,2014年,UIUC的國際學生人數在全美大學排名第三,位列美國公立大學榜首。UIUC目前在校學生有47000多人,其中國際生12454人,教師1005人,開設150多個專業。
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教育學府,成立于1897年。浙江大學直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中國“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C9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
2016年度《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世界大學排名中,浙大工學學科位列世界第四。浙江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設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學?,F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占地面積5870761平方米,校舍總建筑面積2746377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777.8萬冊。截至2018年底,浙江大學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4641人(其中:本科生25425人,碩士研究生19038人,博士研究生10178人),國際學生7074人(其中:攻讀學位的國際學生4409人)。有教職工8909人(其中:專任教師3741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3人、文科資深教授1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含青年學者)12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3人。在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學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18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居全國高校第三。根據2019年3月ESI公布的數據,學校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居全國高校第一;5 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50位、7 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00位,均居全國高校第二;1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萬分之一,居全國高校第三。
分享:
院校圖片
同類院校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