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是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著名學府,教學和科研力量居于全國一流水平。其前身是創辦于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以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鐘敬文、啟功等為代表,一大批名師先賢在這里弘文勵教。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2016年一級學科評估結果,我校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等6個一級學科獲評A+,居全國第六位,2個一級學科獲評A,7個一級學科獲評A-。在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的2017/18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我校排名第256位,在中國內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F有兩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13人,資深教授6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9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7人。
十三五期間,學校明確發展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重要精神,積極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
優勢教育:
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北京師范大學成為首批全面實施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重點高校之一。北師大網絡教育自開辦以來,始終秉承北師大優良傳統,依托全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綜合全校學科、專業、技術和師資優勢,匯集了包括顧明遠、林崇德、何克抗、李翀、劉松柏、石中英、呂啟祥等一大批知名學者在這里弘文勵教、著書立說。開發了500余門豐富、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其中《教育學原理》、《遠程教育學基礎》、《學校管理學》、《外國文學作品選讀》、《普通心理學(下)》等八門課程先后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民俗學》、《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學》、《古代文學史(一)》、《外國教育史》等六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北師大網絡教育始終把“以學生為中心”作為指導思想,建立了 “一心兩點三學”(一心即“以學生為中心”;兩點即以解決學生“學術問題”與“非學術問題”為重點;三學即:導學、助學、促學)的全方位、多渠道學習支持服務模式。利用網絡同步、異步交互手段和措施,從學前、學中、學后三個時段,為學生提供導學、促學、助學等學術性支持服務內容。同時,通過7*24小時400學生服務熱線、在線客服、微信客服、平臺欄目、投訴信箱等五位一體的信息渠道,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處理和提醒服務。
北師大網絡教育櫛風沐雨、砥礪奮進十八載,取得了豐碩成果,累計為社會培養了十一萬余名合格畢業生,為我國人才培養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十三五期間,北師大網絡教育將認真貫徹習總書記“辦好網絡教育、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核心思想和學校“創建一流網絡教育”的辦學定位,以打造“一流師資、一流專業、一流課程資源、一流支持服務”為目標,力爭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符合北師大培養目標、高素質、應用型的專業人才。
十三五期間,學校明確發展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重要精神,積極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
優勢教育:
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北京師范大學成為首批全面實施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重點高校之一。北師大網絡教育自開辦以來,始終秉承北師大優良傳統,依托全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綜合全校學科、專業、技術和師資優勢,匯集了包括顧明遠、林崇德、何克抗、李翀、劉松柏、石中英、呂啟祥等一大批知名學者在這里弘文勵教、著書立說。開發了500余門豐富、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其中《教育學原理》、《遠程教育學基礎》、《學校管理學》、《外國文學作品選讀》、《普通心理學(下)》等八門課程先后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民俗學》、《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學》、《古代文學史(一)》、《外國教育史》等六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北師大網絡教育始終把“以學生為中心”作為指導思想,建立了 “一心兩點三學”(一心即“以學生為中心”;兩點即以解決學生“學術問題”與“非學術問題”為重點;三學即:導學、助學、促學)的全方位、多渠道學習支持服務模式。利用網絡同步、異步交互手段和措施,從學前、學中、學后三個時段,為學生提供導學、促學、助學等學術性支持服務內容。同時,通過7*24小時400學生服務熱線、在線客服、微信客服、平臺欄目、投訴信箱等五位一體的信息渠道,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處理和提醒服務。
北師大網絡教育櫛風沐雨、砥礪奮進十八載,取得了豐碩成果,累計為社會培養了十一萬余名合格畢業生,為我國人才培養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十三五期間,北師大網絡教育將認真貫徹習總書記“辦好網絡教育、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核心思想和學校“創建一流網絡教育”的辦學定位,以打造“一流師資、一流專業、一流課程資源、一流支持服務”為目標,力爭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符合北師大培養目標、高素質、應用型的專業人才。
分享:
院校圖片
同類院校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