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法官學院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直屬事業單位,是中國法官教育培訓的主要機構。學院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全國法院干部業余法律大學和1988年成立的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2015年9月,學院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花鄉的新校區正式啟用。新校區占地248畝,建筑面積近6萬平方米,可同期開展750人的培訓。老校區位于通州區天成橋,占地75畝,可同期培訓300人。
學院成立以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和《法官培訓條例》確定的職能,秉持“崇德、敬業、明法、致公”的院訓,遵循教育培訓基本規律,努力適應新時期人民法院事業對法官教育培訓工作的需要,對高、中級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各級法院的高級法官及其后備人才進行任職、續職、晉級培訓和審判業務專項培訓,對預備法官進行崗前培訓。堅持服務大局、按需施教,法官在審判實踐中缺什么學院就補什么;堅持分類分級、全員培訓,區別預備法官、高級法官的不同培訓需求,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堅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以問題為導向,要求法官帶著問題來學,帶著審判實務中的疑難案例來學,切實解決處理實際審判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堅持質量第一、注重實效,把創新教學方式貫穿于培訓的各環節各方面,加強對培訓效果的延伸,提高學員的參與度。學院建院19年來,已經先后舉辦各類法官培訓班1200余期,培訓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員超過12萬人次,得到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廣大法官的熱烈好評。因工作成績突出,2011年、2013年、2014年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集體嘉獎,2015年榮獲最高人民法院集體三等功。
學院設有教學、教務、培訓管理等十七個內設機構,還成立了學術委員會、教材編審委員會、教學委員會等教學、科研組織領導機構。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兼職師資隊伍,現有專職教師4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講師12人。學院專職教師實行“教學、科研、審判”三結合制度,定期組織安排教師到審判實際部門掛職鍛煉,以切實增強司法實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學院還在審判實務單位和教學科研機構精心選聘兼職教師,學院現聘任兼職教授共304人,兼職教師多是具有深厚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審判實踐經驗的資深法官。長期教學實踐所形成的理論與實務、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獨特師資結構,實現了“法官教法官”的教學模式,確保了法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學院是最高人民法院法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重要陣地,最高人民法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中心即設在國家法官學院。中心充分利用學院豐富的理論研究實力,先后完成了《法治中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群眾路線是人民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人民法院執行信息化培訓讀本》、《司法熱點問題讀本》等法院干部系列培訓教材編寫工作。今年,該中心開展《中國共產黨推進法治建設的實踐與理論研究》系列叢書編寫工作,陸續于2016年下半年陸續出版,作為人民法院干部培訓教材使用。學院院刊《法律適用》雜志緊貼司法實務與司法改革開展編輯工作,2015年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定為法院系統唯一的A類學術期刊。學院主要承辦的全國法院系統學術研討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28屆,成為國家法官學院在法院系統開展理論研究的一個品牌,得到了法院系統和司法理論界的廣泛支持和認可。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同創辦的大型案例系列叢書《中國審判案例要覽》,自1992年起已出版發行18套,同學院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聯合出版的《法律適用方法》叢書一起,成為國內在海外發行的僅有的兩類英文版案例叢書,被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圖書館及大學圖書館收藏,受到英國、美國以及香港地區一些著名大學法學院和中國法研究中心的推崇。學院其他學術成果,比如《司法公開動態與指南》、《全國專家型法官司法意見精粹》、《中國法院年度案例》、《人民陪審員培訓讀本》等無不體現出學院在建設法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相結合的教學科研基地上的努力與創新。
學院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兼有“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國際交流中心”的職能。學院成立初期,接待了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俄羅斯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列別捷夫等知名人士。新校區啟用以來,先后接待了古巴、克羅地亞、加拿大、德國、阿塞拜疆、越南、哈薩克斯坦、英國、斯洛伐克、葡萄牙等十多位外國首席大法官來訪,并承擔中國—中東歐國家最高法院院長會議在北京的部分活動,充分展現了國家法官學院在對外交往中的窗口作用。先后邀請葡萄牙首席大法官安東尼奧.恩里克斯.加斯帕爾、加拿大最高法院前大法官路易斯.阿爾布爾、英國首席大法官廖柏嘉、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為學員及學院教職工授課。學院還通過網絡視頻形式邀請身在芝加哥的美國第七巡回上訴法院波斯納法官為學員及學院教職工授課,開拓了人民法院教育培訓工作與對外司法交流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時,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需要,學院開展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司法培訓交流,“東盟”自貿區成員國司法培訓,開展了澳門準司法官入職培訓、蒙古國法官培訓、韓國司法研究與培訓學院教師培訓、巴西法官培訓、緬甸法官培訓等多項對外培訓任務。此外,經商務部委托,自2017年—2019年學院將舉辦非洲法官、東南亞國家法官、斯洛伐克法官、中亞、西亞國家法官、巴基斯坦法官、尼泊爾法官等各類對外法官培訓事務。學院還廣泛開展國內司法合作,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檢察官學院、香港城市大學等院校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人員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合作關系。經國務院港澳辦及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批準,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舉辦高級法官博士班與法官法學碩士班,為法院系統培養高層次高學歷人才,目前,高級法官博士班已連續舉辦三屆,近70名學員正在攻讀法學博士學位,法官法學碩士班已經連續舉辦六屆,近200名學員被香港城市大學授予法學碩士學位。目前,學院正積極籌備建立自己的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做準備。
為更好地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最新的司法成就,最高人民法院依托國家法官學院成立國家司法案例研究院,對古今內外司法案例進行研究,使其成為大陸與國外及港澳臺地區案例交流和開發利用的平臺。司法案例研究院以打造一個最全面的司法案例庫、一個影響深遠的網絡平臺、一本權威的案例研究雜志和一個強大的案例研究團隊為目標,目前案例研究院的工作已經完成了組織架構、人員配備、工作規劃等工作,近期最新成果將向社會各界予以發布。
學院是全國法院法官培訓的主導力量,正在積極構建人民法院法官教育培訓的一體化格局。截止2015年底,學院在全國正式設立了北京、上海、江蘇、海南、青島海事等25個分院,另有8個分院正在籌備中。國家法官學院分院同時也是各省級高級人民法院的法官教育培訓機構,承擔著轄區內法官的培訓任務。學院正在逐步加大對分院法官培訓工作的協調和指導力度,整合各分院法官培訓資源,實現全國法院教育培訓資源共享。學院十分重視法官培訓現場教學基地建設,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先后有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等77個法院確立為全國法院法官培訓現場教學基地,承擔國家法官學院和本省區法官培訓機構的現場教學任務,并發揮在全國法院法官培訓現場教學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2015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出席國家法官學院秋季開學典禮并為新校區建設落成揭牌,這標志著國家法官學院培訓事業進入到了嶄新的歷史階段。新事業有新要求,新征程著新篇章。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征程已經起航,這對中國法官的司法能力和職業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之際,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全盤謀劃,提出了將國家法官學院建設成世界一流司法官培訓學院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的戰略目標,學院在中央《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指導下,按照《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和《2015-2019年全國法院教育培訓規劃》的要求,以周強院長關于教育培訓工作“一個目標、四項職能”的總體要求為統領,以服務法院隊伍建設為著力點,凝心聚力,砥礪奮進,爭創一流,為中國司法審判事業的持續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使國家法官學院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高層次審判人才成長的“搖籃”、應用法學研究的基地、中國法官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國家司法案例研究的陣地,實現創建國際一流司法學府的目標。
學院成立以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和《法官培訓條例》確定的職能,秉持“崇德、敬業、明法、致公”的院訓,遵循教育培訓基本規律,努力適應新時期人民法院事業對法官教育培訓工作的需要,對高、中級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各級法院的高級法官及其后備人才進行任職、續職、晉級培訓和審判業務專項培訓,對預備法官進行崗前培訓。堅持服務大局、按需施教,法官在審判實踐中缺什么學院就補什么;堅持分類分級、全員培訓,區別預備法官、高級法官的不同培訓需求,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堅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以問題為導向,要求法官帶著問題來學,帶著審判實務中的疑難案例來學,切實解決處理實際審判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堅持質量第一、注重實效,把創新教學方式貫穿于培訓的各環節各方面,加強對培訓效果的延伸,提高學員的參與度。學院建院19年來,已經先后舉辦各類法官培訓班1200余期,培訓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員超過12萬人次,得到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廣大法官的熱烈好評。因工作成績突出,2011年、2013年、2014年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集體嘉獎,2015年榮獲最高人民法院集體三等功。
學院設有教學、教務、培訓管理等十七個內設機構,還成立了學術委員會、教材編審委員會、教學委員會等教學、科研組織領導機構。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兼職師資隊伍,現有專職教師4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講師12人。學院專職教師實行“教學、科研、審判”三結合制度,定期組織安排教師到審判實際部門掛職鍛煉,以切實增強司法實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學院還在審判實務單位和教學科研機構精心選聘兼職教師,學院現聘任兼職教授共304人,兼職教師多是具有深厚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審判實踐經驗的資深法官。長期教學實踐所形成的理論與實務、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獨特師資結構,實現了“法官教法官”的教學模式,確保了法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學院是最高人民法院法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重要陣地,最高人民法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中心即設在國家法官學院。中心充分利用學院豐富的理論研究實力,先后完成了《法治中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群眾路線是人民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人民法院執行信息化培訓讀本》、《司法熱點問題讀本》等法院干部系列培訓教材編寫工作。今年,該中心開展《中國共產黨推進法治建設的實踐與理論研究》系列叢書編寫工作,陸續于2016年下半年陸續出版,作為人民法院干部培訓教材使用。學院院刊《法律適用》雜志緊貼司法實務與司法改革開展編輯工作,2015年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定為法院系統唯一的A類學術期刊。學院主要承辦的全國法院系統學術研討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28屆,成為國家法官學院在法院系統開展理論研究的一個品牌,得到了法院系統和司法理論界的廣泛支持和認可。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同創辦的大型案例系列叢書《中國審判案例要覽》,自1992年起已出版發行18套,同學院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聯合出版的《法律適用方法》叢書一起,成為國內在海外發行的僅有的兩類英文版案例叢書,被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圖書館及大學圖書館收藏,受到英國、美國以及香港地區一些著名大學法學院和中國法研究中心的推崇。學院其他學術成果,比如《司法公開動態與指南》、《全國專家型法官司法意見精粹》、《中國法院年度案例》、《人民陪審員培訓讀本》等無不體現出學院在建設法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相結合的教學科研基地上的努力與創新。
學院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兼有“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國際交流中心”的職能。學院成立初期,接待了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俄羅斯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列別捷夫等知名人士。新校區啟用以來,先后接待了古巴、克羅地亞、加拿大、德國、阿塞拜疆、越南、哈薩克斯坦、英國、斯洛伐克、葡萄牙等十多位外國首席大法官來訪,并承擔中國—中東歐國家最高法院院長會議在北京的部分活動,充分展現了國家法官學院在對外交往中的窗口作用。先后邀請葡萄牙首席大法官安東尼奧.恩里克斯.加斯帕爾、加拿大最高法院前大法官路易斯.阿爾布爾、英國首席大法官廖柏嘉、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為學員及學院教職工授課。學院還通過網絡視頻形式邀請身在芝加哥的美國第七巡回上訴法院波斯納法官為學員及學院教職工授課,開拓了人民法院教育培訓工作與對外司法交流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時,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需要,學院開展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司法培訓交流,“東盟”自貿區成員國司法培訓,開展了澳門準司法官入職培訓、蒙古國法官培訓、韓國司法研究與培訓學院教師培訓、巴西法官培訓、緬甸法官培訓等多項對外培訓任務。此外,經商務部委托,自2017年—2019年學院將舉辦非洲法官、東南亞國家法官、斯洛伐克法官、中亞、西亞國家法官、巴基斯坦法官、尼泊爾法官等各類對外法官培訓事務。學院還廣泛開展國內司法合作,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檢察官學院、香港城市大學等院校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人員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合作關系。經國務院港澳辦及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批準,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舉辦高級法官博士班與法官法學碩士班,為法院系統培養高層次高學歷人才,目前,高級法官博士班已連續舉辦三屆,近70名學員正在攻讀法學博士學位,法官法學碩士班已經連續舉辦六屆,近200名學員被香港城市大學授予法學碩士學位。目前,學院正積極籌備建立自己的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做準備。
為更好地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最新的司法成就,最高人民法院依托國家法官學院成立國家司法案例研究院,對古今內外司法案例進行研究,使其成為大陸與國外及港澳臺地區案例交流和開發利用的平臺。司法案例研究院以打造一個最全面的司法案例庫、一個影響深遠的網絡平臺、一本權威的案例研究雜志和一個強大的案例研究團隊為目標,目前案例研究院的工作已經完成了組織架構、人員配備、工作規劃等工作,近期最新成果將向社會各界予以發布。
學院是全國法院法官培訓的主導力量,正在積極構建人民法院法官教育培訓的一體化格局。截止2015年底,學院在全國正式設立了北京、上海、江蘇、海南、青島海事等25個分院,另有8個分院正在籌備中。國家法官學院分院同時也是各省級高級人民法院的法官教育培訓機構,承擔著轄區內法官的培訓任務。學院正在逐步加大對分院法官培訓工作的協調和指導力度,整合各分院法官培訓資源,實現全國法院教育培訓資源共享。學院十分重視法官培訓現場教學基地建設,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先后有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等77個法院確立為全國法院法官培訓現場教學基地,承擔國家法官學院和本省區法官培訓機構的現場教學任務,并發揮在全國法院法官培訓現場教學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2015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出席國家法官學院秋季開學典禮并為新校區建設落成揭牌,這標志著國家法官學院培訓事業進入到了嶄新的歷史階段。新事業有新要求,新征程著新篇章。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征程已經起航,這對中國法官的司法能力和職業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之際,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全盤謀劃,提出了將國家法官學院建設成世界一流司法官培訓學院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的戰略目標,學院在中央《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指導下,按照《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和《2015-2019年全國法院教育培訓規劃》的要求,以周強院長關于教育培訓工作“一個目標、四項職能”的總體要求為統領,以服務法院隊伍建設為著力點,凝心聚力,砥礪奮進,爭創一流,為中國司法審判事業的持續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使國家法官學院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高層次審判人才成長的“搖籃”、應用法學研究的基地、中國法官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國家司法案例研究的陣地,實現創建國際一流司法學府的目標。
分享:
院校圖片
同類院校推薦
評論